醫療美容是否被迫走向生美化?
一位醫美人士說:醫療美容機構正被迫進行生活美容。
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周圍有很多非常成功的雙美方式,即在同一品牌下,既有醫療美容,又有生物美容,客戶內部轉型,形成閉環。然而,這只是一種企業生態,即醫療美容機構和生物美容機構形成的聯盟,可以是緊密的,也可以是松散的。緊密的雙美機構是股權關系下的連鎖企業,松散的是合同渠道模式。
我們關注的是醫療機構是否真的被迫進入生活美容,這可能涉及到更多的問題,比如為什么醫療美容機構對生活美容感興趣?生活美化能解決醫療美容機構面臨的問題嗎?雙美的方式應該是什么樣的運行機制?
這兩種模式可能會結合起來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結合后是一鍋好湯還是沙拉拼盤?
醫療美容機構生美化的原因是什么?
1、生美對醫療美容機構最大的吸引力是獲取客戶的能力
生美機構客戶粘性高,機構與客戶保持長期服務關系,客戶依從性好,客戶通常只服從美容師。高昂的推廣成本是醫療美容機構的長期痛苦,醫療美容機構希望獲得像生美機構一樣的客戶獲取和鎖定能力。
生美機構與客戶之間的順暢信息是一種很強的關系,宣傳推廣禁忌很少,所以獲得客戶相對容易。每個人來到生美機構都沒有疑問和心理壓力。醫療美容機構似乎并不特別關心生美機構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只是一些簡單的美容保養操作。
很多醫療美容人士不知道生美機構是如何做好服務的。他們誤以為在做美容保養的同時,在床邊嘮叨推薦醫療美容項目,就能順利獲得客戶。事實上,這并不是那么簡單。醫療美容機構發現,自己的附屬生美項目最終變成了倉庫或醫療場所。因為對獲取客戶沒有幫助,成本增加了;看來用戶在完成醫療美容項目后,對在醫療機構接受生美服務并不感興趣,使生美服務成為增值服務的計劃已經空無一人。
2、渠道醫療美容終將衰落
因為醫療美容機構本身做不好生美,不能通過生美獲得客戶,然后與生美機構合作,成為上下游關系。
早期的生美為醫療美容提供客戶的方式非常好。聽說這種從美容院獲得客戶的方式是美容醫生田永成發明的。幾年前,田醫生的畫像掛在北京成千上萬的生活美容機構。他定期去美容院教書,也就是最早的銷售模式。當時雙方的傭金比例也很合理,醫療美容機構從營業額中拿出10%分配給美容院。
之后,這種模式被越來越多的醫療美容機構卷起來,利用價格雙刃劍在返利上進行惡性競爭,直到營業額超過50%。盛美機構的老板們把客戶當成福財,傭金也變得難以言表。因此,惡性循環開始,發展成為行業混亂。
渠道醫療美容成為混亂的根源后,治理和整改是不可避免的。在持續的打擊下,消費者教育逐漸滲透到公眾的消費習慣中,渠道醫療美容最終會下降;當醫療美容機構發現與渠道合作無法創造利潤時,將自己轉化為雙美的想法再次出現。
3、醫療美容機構對生美機構有什么吸引力?
生美機構總是會遇到效果問題,所以他們對醫療美容機構也有很多愿景。他們不由自主地向醫療美容伸出手,從未停止過越界。在法律不完善的時代,這種事情每天都在發生,生美的老板無法抑制這種欲望。
當我們意識到在生美機構做醫療美容項目可能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后果時,略有法律概念的生美老板開始考慮與醫療美容機構合作,成為醫療美容的渠道;當然,更直觀的是開設自己的醫療美容機構。一般來說,五到六家生美機構可以支持一家小型醫療美容診所。這種由生美機構開辦的醫療美容機構開始擴展,自己的醫療美容機構“授權”生美機構,可以滿足用戶更高的需求,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
生美與醫美的異同
總有人喜歡說“美容行業”這個詞,好像這么說,生美和醫療美容已經成為一個家庭。一般來說,“美容行業”應該是指生活美容院、水療俱樂部、美發、美甲、美容設備、美容產品等,然后將醫療美容納入美容行業的范圍。事實上,所謂的美容行業更像是一個“沙拉拼盤”。
1、相似之處:形而上的虛無
生美和醫美最大的區別在于“美”這個詞,也正是這個詞,因為它是非常形而上的“虛”和“空”,可以隨意解釋和給出各種理解,讓人們通常不知道定位。在美容行業發展初期,生美機構認為自己做一些醫療美容項目是合理的。為了使效果更加明顯,收取更多的錢,他們毫不猶豫地非法行醫,但很少有生美從業者認為這是違法的。
另一方面,醫療美容機構做生美可行嗎?我們最常見的想法是,醫療美容處于產業價值鏈的頂端,甚至醫療美容也可以做到。生美不是小菜一碟嗎?雖然在這方面有一個模糊的法律領域,但在實踐中,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求獲得生美機構的營業執照。換句話說,醫療美容機構不能在沒有生美許可證的情況下從事生活美容服務。
另一個問題是醫生能給病人使用化妝品嗎?還是用生活美容的手段提供服務?就像中醫給病人開的食療處方一樣,用的是普通食材。如果能處理好病人的問題,不是更好嗎?雖然法律上沒有禁止規章制度,但在現實中,醫生使用非醫療用品往往存在爭議甚至懲罰。
2、區別:和而不同的兩個物種
醫療美容機構的人通常認為生美只是醫療美容的低級版本,以最簡單的方式做皮膚護理,沒有風險,也沒有用。這實際上是對生美最大的誤解。我們來到生美機構尋找享受可能只是放松服務的過程,城市婦女需要這樣的空間清空自己,讓快樂的心情也護理皮膚,技術對效果影響不大,情緒是最重要的,因此,美容師的服務態度必須好,必須無所不能,沒有上限。
客戶對醫療美容和生物美容的需求完全不同,醫療美容需要效果,生物美容需要過程;因此,醫療美容服務的核心是專業,生物美容服務的核心是態度。醫生來到醫療美容機構,服務質量無用,客戶要求美容結果,沒有技術等于沒有根;如果醫生的專業技術好,服務態度差,畢竟,醫療美容過程不是很舒服,也不在乎被醫生責罵,但如果效果不好,就意味著大事。
根據鮑德里亞消費社會的觀點,生美是一種“象征性”的消費。特別是對于那些追求高價消費的人來說,生美消費不是為了實用價值,而是為了獲得“我與眾不同”的象征價值。醫療美容消費預計將達到一定的效果,具有明確的消費使用價值。絕大多數醫療美容客戶都是醫療美容機構的工具思維。我們選擇醫療美容消費傾向于工具理性,生美容消費傾向于價值理性。兩者在社會學、心理學、行為學和消費主義思維方面都有完全不同的基本邏輯。本質上,除了形而上的“美”一詞外,醫療美容和生美幾乎處處不同,難以兼容。
因此,生美和醫美是完全不同的物種。
Copyright C 200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678美業人才網版權所有 粵ICP備2022130678號
地址:廣州市黃埔區黃埔東路葵龍尾街5號308房 EMAIL:2996570366@qq.com
人力資源證: (粵)人服證字【2023】第0112004423號
Powered by 鑫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