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和新規定不斷出臺的背景下,新化妝品的研發周期不斷延長,化妝品企業站在新時代的風口上,化妝品行業也迎來了真正的“重組”。
自2021年1月1日起,《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開啟了中國化妝品行業更加標準化發展的序幕。新規定的實施也被業內人士稱為化妝品進入工作時代的標志。
隨著新規定的實施,中國已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化妝品市場和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消費者需求不斷升級,國內需求潛力不斷釋放,國內化妝品行業競爭加劇,“研發內卷”更加激烈。
“研發內卷”使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產品研發的合理性,增加科研投資,建立自己的科研體系。在消費升級和新規定不斷出臺的背景下,新化妝品的研發周期不斷延長,化妝品企業站在新時代的風口上,化妝品行業也迎來了真正的“重組”。
01、化妝品新產品開發進展越來越長
四川省輕工業研究設計院日化高級工程師、雅蘭國際研發制造中心首席科學家楊躍飛表示:“2021年新頒布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的實施,對化妝品行業的影響可謂‘巨大’。同時,他強調,從研發的角度來看,新規實施后,新產品開發周期明顯延長和放緩。
從備案的角度來看,新產品的備案數量也明顯低于新規定之前。化妝品法律法規咨詢公司恩特科技總經理賈逸丹告訴記者:“一方面,備案所需材料增加,采購原材料時應提供額外材料;另一方面,原材料供應商需要提供使用數據和毒理學報告,成本更高,周期更長;而且,商品所宣稱的作用必須有基礎,至少需要一到三個月的時間來驗證。”備案過程長、難度大,顯著延長了新化妝品開發周期。
對于特殊新產品的開發,自中國加強對“一號多用”的打擊以來,對證書的控制越來越嚴格,違法風險也越來越高。美白、防曬等五種特殊化妝品和新功能只有在獲得“特許經營”后才能合法營銷和使用。特許經營的審批流程約為一年至一年半。過去,“鉆漏洞”快速推出新產品的“行業潛規則”早已消失。
楊躍飛透露,在過去,國內品牌的新產品開發可以在一到兩個月內完成,最慢的只有五六個月。但新規定后,新產品從開發需求到研究生產上市,基本上沒有公司或品牌可以在半年內完成。可完成的一般是舊產品更新(核心配方、功能、生產工藝等),新產品(即新配方、新包裝等)開發正常需要一年以上的周期。
“新產品開發的進展速度有所放緩,這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現象。具體來說,配方測試時間延長,打樣時間延長,商品作用需要作用報告,行業監管越來越強”,國內品牌孔鳳春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新產品開發的時間周期是以前的兩倍。”
一般來說,新產品的開發進度和開發項目本身的技術設置(難度指數)、以及開發人員的實力(團隊、軟件、硬件、資本)密切相關,具體與研發程序設置的合理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嚴格性有關。“新規定后,開發進度普遍較長,這是對大多數企業或品牌的。”楊躍飛向記者強調,開發進度顯著變長的主要因素是“難以確定”:選擇、制劑、作用、原材料、檢測、包裝、備案、注冊、生產、銷售。
Copyright C 200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678美業人才網版權所有 粵ICP備2022130678號
地址:廣州市黃埔區黃埔東路葵龍尾街5號308房 EMAIL:2996570366@qq.com
人力資源證: (粵)人服證字【2023】第0112004423號
Powered by 鑫美信息